8月2日,是羅玉娥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。一大早,她攙扶著久病的婆婆,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,只見老人的眼神與往常不一樣,羅玉娥急切的呼喊著:“媽媽……媽媽,你怎么啦?”老人緩過神來,斷斷續(xù)續(xù)地說:“玉……玉娥呀,你真是我們姜……姜家的好……好媳婦。”老人不知是欣慰還是激動,一行熱淚從眼角滴落下來,不一會兒,婆婆在羅玉娥緊緊摟抱的雙手中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歷程。老人走了,但一句“姜家的好媳婦”的夸獎,卻在村民中廣泛傳頌。
1991年,在親友們的簇擁下,羅玉娥披著婚紗,跨進了云溪區(qū)云溪鎮(zhèn)云豐村劉沖組姜家的大門,從此她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。雖然家中有體弱多病的婆婆,聾啞的哥哥,一家5口全都擠在百來平方米的平房里,但她與婆婆、與丈夫、與哥兄從沒吵過嘴,從沒紅過臉,把這個家緊緊的圍在一起。并通過與丈夫辛勞打拼,省吃儉用,在1995年新建了一棟二層樓房。條件剛有改善,羅玉娥開始操心起殘疾哥哥的后半生。她四處打聽,托人說媒,幾經(jīng)奔波相好的嫂子,卻又智力低下。哥嫂結(jié)婚后生了一個男孩,但天公不作美,小孩出生不到一個月就患上大病,醫(yī)生檢查后說,這個小孩的病他們見得多,需要大筆錢,還可能會人財兩空。見他們是一對殘疾夫妻,建議他們放棄治療。這時,羅玉娥和丈夫姜明初毅然站出來說:“我倆是他的弟弟和弟媳,只要侄兒有一線希望就要治療,要錢,找我們。”小孩在醫(yī)院的恒溫箱里呆了近一個月時間,在醫(yī)生精心治療下,終于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,現(xiàn)在已有17歲了。懂得感恩的侄兒經(jīng)常說,“要不是叔父叔母,我早就不在人世了。”
2009年5月,婆婆患病,死活不肯去醫(yī)院,說年歲大了,何必花這筆錢。羅玉娥不等婆婆同意,暗自要丈夫叫來了車子,將老人拼命拉上車送進了醫(yī)院。醫(yī)生檢查后說:“如果再遲來一兩天,恐怕性命就保不住了。”在醫(yī)院,羅玉娥白天照顧老人打針、陪老人散步,晚上和丈夫輪流守候在病床前。10天時間,沒離開過婆婆半步。
今年6月,婆婆患腸硬阻,每次洗腸后,羅玉娥都要幫婆婆清理糞便,并不停地擦洗和撫摸肚子,定時喂藥,經(jīng)過精心護理,老人腸子通了,氣也順了。出院不久,婆婆的病再次復(fù)發(fā),經(jīng)診斷患上了結(jié)腸癌、食道癌,羅玉娥帶著哭腔問醫(yī)生:“怎樣才能治好我母親的病?”醫(yī)生搖著頭說:“你母親86歲了,各項功能衰竭,做手術(shù)很可能下不了手術(shù)臺,只能吃藥。”羅玉娥和丈夫見無力救助母親的疾病,就把關(guān)愛與孝敬花在平日的點點滴滴上。羅玉娥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房間看望,扶老人上廁所,幫老人洗臉、梳頭,緊接著煮稀飯或到街上買豆?jié){喂到老人的嘴里,做到2天洗一個澡,千方百計讓老人舒服一點,盡量減輕老人的痛苦。今年8月2日,老人在羅玉娥的懷抱中安然辭世。
羅玉娥孝親敬老的行為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贊揚。今年村委會換屆選舉時,羅玉娥被推舉選進了村委班子,并擔任了村婦女主任和計生協(xié)會秘書長。(丁月光、敖鵬)
編輯:何誠